電商的平臺模式眾多,拼多多走出另一條路。品牌策劃了解到從微信群到朋友圈,再到邀請朋友注冊參團。從上線的第一年,行業大多數人覺得它活不過第二年。經歷了野蠻生長后,如今拼多多依然活的很好,人們發問:這是為什么?
1. 利用微信傳播
在初期,很多企業都想從社交巨頭微信的身上挖掘出紅利,從有贊到微店,再到官方推出的京東,結果都不是太理想。拼多多抓住了把社交流量轉化為電商流量的竅門。“拼”的邏輯里,老用戶選擇喜歡的商品,將網頁分享到微信中,朋友看到后點擊進入、注冊參團,以超低的團購價格獲得商品。下一次,新用戶將重復組團的動作,由此帶來更多的新用戶。
2. 門檻低,爆單快
門檻低,爆單也快。定價越低爆單越快,“定價10元,分分鐘有2 000件銷量;定價在10~20元,5分鐘才能賣1 500件。”一個頗有經驗的商家說到。電商平臺運營,“刷單”幾乎是潛規則。拼多多也存在,但相對較少。這里真正的挑戰,是你能不能扛住突然上萬的訂單量。
截至2016年末,拼多多積攢下了1億付費用戶。據傳,其月流水已達40億元,估值破10億美元。這意味著,拼多多已超過唯品會,上位電商前三強。
質疑:
品牌策劃了解在任何平臺劣質產品都是無法避免的,拼多多也不例外。用戶希望低價購買優質商品,但商家沒有供應鏈優勢。為保證低價還掙錢,降低產品和服務質量成為商家首選,而這又損害了用戶體驗。
傭金太低了,6%的費用和微信提現的手續費差不多。拼多多靠這點錢,盈利都談不上,哪有能力砸巨資打廣告?靠罰款盈利的商業模式成為了拼多多背負的最大罪名。
除了用戶,商家是平臺的主要參與者。拼多多現有百萬商家入駐,他們對平臺的態度也是褒貶不一。前段時間,部分商家控訴拼多多開出百萬罰單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,甚至質疑拼多多在靠罰款盈利。
在這兩年的野蠻生長時期,拼多多平臺也暴露出很多問題,品牌策劃公司認為要矯正野蠻生長帶來的副作用是一項一大挑戰,要想在未來吹進新風,拼多多的路任重道遠。
我們將根據您的需求,提供適配的品牌營銷解決方案。